陕西省地震预警中心作为省地震局下属单位陕西地震台的二级机构,承担着全省及周边省份的地震速报、地震编目、前兆信息产出等重要职责,同时作为西北区域自动速报中心,负责西北五省片区地震自动速报工作。
中心现有职工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1人,党员20人,35岁以下占职工总数的61%。作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年轻队伍,他们长久以来习惯了与时间赛跑,产出、发布地震速报及预警相关信息,24小时不分昼夜的值班值守,顺利完成多次大震震情值班、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攻坚等工作,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推动全省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恪尽职守,震情值班夜以继日
2021年5月22日凌晨2时4分,青海玛多发生7.4级地震,陕西部分地区震感强烈。预警中心地震速报组立即投入应急状态,当班人员通过波形的巨大振幅判断,这必然是一个大地震,立刻进行速报处理工作。由于震后余震不断,报警声此起彼伏,值班同志需要时刻关注实时波形,及时速报,当晚预警中心办公室灯火通明,人影攒动,一夜无眠。次日早晨7时59分,我省商洛商南又发生了3.6级地震,还未下夜班的值班人员立即又投入到新地震的处理工作中,两次地震的余震报警信息交织频频传来,让值班人员丝毫不敢放松。虽然是周末,但中心全体同志全员立即回到工作岗位,最终圆满完成了地震应急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应急工作机制的逐步完善,非天然地震事件速报也成为了预警中心的主责主业之一。我省陕北地区因为大规模人为煤矿资源开采,采空区塌陷地震发生时有发生,造成地面裂缝、房屋受损、煤尘空气等问题。在现今塌陷地震事件预警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震后快速分析处理获取塌陷地震的三要素就显得格外重要。每当发生塌陷地震,预警中心都要在第一时间产出地震三要素、参与计算台站位置分布、波形分析结果,配合指导当地地震部门开展现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考察,并及时报送至省委省政府,为上级应急处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2021年,预警中心先后处置了3月11日陕西榆林神木3.2级塌陷、3月18日陕西榆林神木3.1级塌陷、5月24日陕西榆林神木2.3级塌陷、10月9日陕西延安黄陵2.6级塌陷等显著塌陷地震事件。
二、攻坚克难,预警项目勇挑重担
2018 年,省发改委批复我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在全省范围建设1210个观测站点,并建成陕西省地震预警中心。预警中心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建设组实施主体,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组同志有的在野外踏勘、选址、建台,有的组织机房建设,有的组织专业系统软件安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艰难的挑战。每天面对着海量数据的汇集,面对着1210个台站众多关键参数的核对及录入,中心全体同志共同连续奋斗了整整3年,终于在2021年12月完成所有台站数据的接入及参数配置工作。预警项目实施,将大幅度提高陕西地震预警能力,不断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紧急处置、地球科学研究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服务。
三、作风顽强,疫情之际不惧挑战
去年12月14日以来,西安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12月21日,省地震局驻地水文社区连夜发布了封区指示,全社区实行只进不出政策。22日清晨,根据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统一要求,预警中心仅有6名同志符合条件能够上岗,编目和前兆组仅各有一人,无法达到每24小时一次换班的日常需要。但地震不受疫情影响,随时可能发生,也随时都在发生,中心值班室一刻都离不开人!眼看工作面临着艰难的挑战,在别人都想方设法回家防疫的时候,预警中心3名未被封控的年轻同志却选择做“逆行者”,面对亲人的担忧与不舍,他们只有一句“地震大过天,人民的安全大过天。”。因为值班人员严重不足,整个中心开始了超负荷运转,值班人员24小时连续工作成为常态,夜里地震多,白天就抽空睡一两个小时,浮肿的眼睛成了预警中心的标配,但地震的警报就像一声声号角,每当响起,睡得再沉也必须瞬间清醒,目光如炬的投入工作。除此之外,由于社区防疫人员不足,预警中心几名同志在一轮值班结束的休息时间里,还自发报名抗疫志愿者,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地震预警工作的众多机遇和挑战,中心同志们深知任重而道远,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心做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守护人民群众甜美的梦,做防震减灾事业的排头兵,以坚定的信念和无限的热忱,踏上新时代防震减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