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NHK网站10月8日报道,经过勘测队检测,前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东北海域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岩层发生变化。
研究小组称,岩层间存有积水,因此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导致板块底层发生摩擦,并使岩层温度极具上升,使得日本东北海域底层易发生侧滑,从而导致海啸的发生。
为了调查前年3月在日本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的相关情况,日本、美国、欧洲等10个国家的专家们组成共同研究小组,并从去年开始,派出调查船,对地震的底层变化进行分析。
调查船对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进行勘测。因为板块交界处的海域距海底相对较,据相关部门勘测分析得知,这里很有可能在前年的东北大地震中因岩层侧滑导致出现巨型海啸。
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日本东北海域板块间交界处水面距海底820米深,在岩层附近发现粘土矿物含量约为70%,且为周边海域粘土矿物质含量的100倍到1000倍左右。
此外,岩层温度比周边海域岩层温度高出了0.2度0.3度。
研究小组分析板块交界处海域附近岩层摩擦热所带来的影响,得知因地震导致的摩擦热使得岩层缝隙存水膨胀,并引发大型海啸。
负责分析数据的动力行政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川谷亘表示,"为了研究地震、海啸的发生过程,关于南海海域的地质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