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活动灾情概述
北京时间2012年5月20日10:03,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北纬44.8,东经11.2)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北京时间5月29日15:00该地区 (北纬44.8,东经11.0)再次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震中距首都罗马约350公里。截至6月4日两次地震已造成2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24名遇难者中有10名是由于厂房倒塌而不幸遇难的工人。
至6月4日,意大利北部艾米里亚-罗马涅大区接连发生了800 多次余震,其中两次震级最强,分别达到5.8级和5.3级,许多人因为害怕房屋倒塌不得不露宿街头,只能睡在帐篷或露天场所中。有5000个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用户失去了电力供应,许多城市的移动和固话通信也因为灾后通话量上升而出现不堪重负的现象。专家称,未来数天乃至数周,余震仍将继续。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主任安德里亚·莫雷利(Andrea Morelli)说:“余震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该研究所主管斯特凡诺·葛瑞斯塔 (Stefano Gresta)表示不能排除发生更多强震的可能。
2. 地震活动造成的经济影响
从工业方面来讲,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是意大利北部工业重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全国第三,知名品牌轿车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就诞生在这里。意大利工业家总联合会5月30日发布报告指出,意大利北部发生的地震将给意大利经济带来长远影响,有可能使本已艰难的经济局面进一步恶化。震后,许多厂房因不同程度的垮塌而无法复工。据当地工业协会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亿欧元。
从农业方面来讲,受震地区的许多农产品加工车间、仓库、酒窖、农机具、农用机械损毁、牲畜及农产品被废墟掩埋,受损严重,这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的农产业带来严重损失。据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初步估计,这些地区的农产业损失将达到5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一些国宝级农产品摩德纳香醋、帕尔马火腿和帕马森干酪等均产自受震地区,地震“严重损坏许多仓库”,“数以千吨计”帕尔梅桑奶酪和格拉纳帕达诺奶酪遭毁。地震也必将为这些产品的供应带来不良影响。
从旅游业方面来讲,,该区还是意大利著名旅游文化中心,拥有全世界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址众多。9天内连续发生的两次地震使许多屹立了几个世纪的教堂、钟塔等建筑受损严重,有些已经完全倒塌。在米兰多拉,一座大教堂的顶部坍塌。在帕纳罗河畔圣费利切,当地知名旅游景点、14世纪的埃斯滕塞堡严重受损。古堡内一些小塔坍塌,一座主塔建筑似乎摇摇欲坠。城内另有三座教堂受损。这些建筑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相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更容易在地震中受损。
3. 灾后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
地震发生后,意大利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29日当天,意大利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召开内阁紧急会议,会后宣布博洛尼亚、摩德纳、费拉拉和曼多瓦四省进入紧急状态,紧急状态将持续2个月左右。意大利总理蒙蒂表示,政府将竭尽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震区人民的生活恢复正常。意大利政府将拨款 5000万欧元用于抗震救灾,并由民事保护部门负责震后的具体救援和重建工作。救援部门已将一些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开设为避难中心。除在震区组织救援和灾民安置外,意大利政府还颁布了一条特别法令来应对目前的地震灾情,其内容包括建立灾区重建基金、为当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至今年12月31号前对每升燃料加收2分钱的特别税用于重建等。
4 意大利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
意大利地处非洲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点,是地中海西北部的板块边界构造部位,活动断裂发育,由于亚得里亚海下面的一个小板块向东北方向移动,拉开了构成亚平宁山脉的岩石,使意大利拥有极端复杂的地质结构而且多个断层贯穿整个意大利。因此,意大利是欧洲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国内45%的地区属于地震危险区。
意大利1905~2012年主要地震一览表
日期
| 震级
| 地点
|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2012/05/29
| 6.0
| 意大利北部
| 24
|
|
2012/05/20
| 6.3
| 意大利北部
|
2009/04/09
| 5.2
| 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
| 294
|
|
2009/04/06
| 6.4
| 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
|
2002/10/31
| 5.6
| 意大利中南部地区
| 29
| 61
|
1997/09/26
| 6.4
| 意大利中部阿西西市
| 11
|
|
1980/11/23
| 7.2
| 意大利南部埃博利
| 2735
| 7500多
|
1976/05/06
| 6.5
| 意大利东北部弗留利地区
| 约1000
|
|
1930/07/27
| 6.5
| 意大利南部伊尔皮尼亚地区
| 约1400
|
|
1915/01/13
| 7.0
| 罗马以东阿韦扎诺
| 约30000
|
|
1908/12/28
| 7.5
| 意西西里岛
| 12.3万
|
|
1905/09/08
| 7.9
| 意卡拉布里亚地区
| 约5000
|
|
5 意大利防灾体系
5.1 地震管理机构
5.1.1 国家民防部
意大利国家民防部主要负责灾害预测、预防和救援三大类工作,负责制定防灾措施、保证救灾设备的供应和救灾计划的实施以及开展抗震规范和立法文件的宣传等工作。民防部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震害情况,向当地政府官员、建筑设计师等相关人员宣传抗震规范和立法文件,督促其执行这些抗震规范。
民防部主体是紧急事务处置部长理事会,下设灾害风险预测预防局、应急管理局、重要设施应急管理局、公共应急设施管理局、国家地震调查局、志愿者管理局、应急组织实施局、财政局等8个局。其中,国家地震调查局主要负责强震台网与数据处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建筑物与设施的易损性评估、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灾害损失模拟、应急响应与备震等工作。该局下设地震成因与场地效应研究室、城市系统易损性研究室、构造动力学研究室、监测系统研究室、地震灾害与区划研究室等 6个部门。
5.1.2 罗马灾后救援部
救援部直属议会,通过颁布有关地震救援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各自职责,特别规定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负责对外联系,统一指挥救援,包括救灾物资的调配等。
5.2 地震研究机构
意大利参加了联合国全球地震灾害评估计划(GSHAD)。其地震研究重点放在历史地震活动性研究、全国地震灾害评估的观测和方法、主要地震构造和主要火山范围内的地震学研究等。重要成就是建立了历史地震信息交互性分析数据库。另外,意大利地震研究机构在古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抗震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意大利地震研究机构主要包括环境分析高新技术研究所、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监测中心、公共工程部以及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环境分析高新技术研究所隶属意大利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工作涉及地震前兆试验观测、地球物理探测、地震活动性分析、遥感应用等相关领域,并在巴西里卡塔地区设有一个地震与前兆同步观测的试验台网。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负责管理国家地震监测中心,负责意大利的地震监测工作。公共工程部专门从事地壳形变观测与工程地震试验和研究,设有地震台。国家地震监测台网将地震数据及时传输给位于罗马的国家地震监测中心,民防部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得知震中位置和震级,依此可以很快地绘制出模拟的地震烈度图,并初步估计出受灾程度。
6 意大利的防灾对策
意大利的防灾对策主要包括重视地震科学研究工作、政府统一指挥地震救援、颁发防御知识表,普及地震知识、全国各地重视地震演习、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等。
参考文献:
1. 崔秋文.意大利地震序列及地震研究与对策概况.地震科技情报.11.1997
2. 李永强,聂高众,姜立新等.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与应急响应系统简介.国际地震动态.10.2006
3. 近期震情资料摘自:《凤凰网》、《搜狐新闻》、《新浪新闻》、《腾讯网》、《信息时报》、《新华网》、《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