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结束了对“5·12”地震遗址遗迹场景地面激光点云数据的采集。这意味着,通过数字化工程的开展,将为地震遗址遗迹留下永久影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唐飞介绍,数字化工程是综合了航拍技术、高空测绘、模拟数据、激光扫描等多项新技术的一项工程,不仅能对比地震前后当地的变化,也为北川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地震遗址纪念地、汉旺东汽工业地震遗址纪念地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地等“一馆三地”的展示建立了新平台。
此次地面激光点云数据采集,是在北川老县城、汉旺、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和汶川映秀4个地点进行。工作人员对108处场景进行了现场踏勘。他们看到,北川老县城部分城区因属于禁区,四周用铁丝网封闭。区域内杂草丛生,部分地区长期被河水淹没。经过前后两次野外踏勘作业,工作人员最终确认了105处场景。其中,有16处场景已经完全被泥石流掩埋,无法获取数据,另有3处场景经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确认已不存在。
据悉,在下一阶段,数字化工程的重点将放在山川地貌、地面建筑、人文信息的数据采集上。后期数据加工将结合文物保护与展示,以便今后公众能方便地查阅地震遗址遗迹保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