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应媒体要求,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安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就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8.6级地震召开紧急新闻通气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潘怀文主任、张晓东副主任、预报部刘杰研究员出席了新闻通气会,10余家中外媒体到会,办公室林木森主任主持会议。
在会上,张晓东副主任首先简要介绍了日本地震的情况。随后,潘怀文主任、张晓东副主任、预报部刘杰研究员就媒体关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1、关于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
潘怀文主任表示,有记录的地震数据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不足以支持我们对地震的规律和周期做出判断。从短期来看,地震活动当前确实处于活跃时段,但是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地球活动还是处于比较正常的情况。
预报部刘杰研究员表示,各国对于全球地震活动周期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2004年年底,发生了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地震,从这一年开始,地球又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仅在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28次7级以上地震,大大超过以往数据。从记录的历史数据看,前两次地震活跃期都持续了10年以上,按照这一规律,地球目前应该仍处在地震多发期中。
刘杰指出,下午的地震是日本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也是世界上可排进前几名的大地震。去年智利发生强烈地震,和此次日本地震,也是全球最强烈的几次地震之一。智利和日本,一个在太平洋东南部,一个在太平洋西北部,这意味着环太平洋带的地震未来活动很可能走强。
2、关于日本地震预警和灾害的问题
对于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张晓东副主任表示,日本有非常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从目前来看,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3月9日日本东海7.3及地震中成功的发出了预警。本次,预警成果还不清楚,但仅靠预警效果依然很有限,地震减灾的成果依靠的是综合因素。
刘杰认为,就本次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区域来看,可能还是对日本破坏较多,尤其是对日本岛沿海造成的影响是最直接和剧烈的。
潘怀文主任则认为,地震本身并非最严重的破坏因素,因为震中在离海岸100多公里的海洋中。更严重的危害来自地震引发的海啸。
3、日本大地震以及盈江地震是否与“超级月亮”有关
有媒体问下周19日是月球自1992年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天,也就是所谓的超级月亮,3.10的盈江地震以及3.11的特大地震是否与此有关?
刘杰说,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汐力,从地质活动的角度上看,这属于外部因素。对地质活动来说,外因带来的影响较小,主要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触发作用,地壳运动本身的内在因素才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本次日本地震与10日发生的云南盈江地震并没有直接关系,从板块上看,日本属于太平洋板块,而云南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刘杰表示,截至11日17时,地震台网共监测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300次左右余震,其中4级以上5次,没有5级以上余震发生。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盈江地区的地质活动预计还会活跃一段时间,有感余震可能发生。
4、地震局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工作
潘怀文在会上指出,防震减灾是一项需要长期而持之以恒的任务,生命的安全、房屋的质量和社会的稳定都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诉求。去年国务院下发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提高建筑等的抗震水平、普及地震知识、提高预报监测水平、提高震后应急救援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工作。潘怀文主任呼吁,社会公众要增加防震减灾和地震救援、自救互救的知识、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全民族防震减灾意识。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并强化建筑物抗震能力。不要总是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才想到防震减灾工作,要形成制度保障,常抓不懈。同时,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们也要做好相关的各项日常工作,努力提高科研和技术水平,高标准地完成各项重大地震工程,努力履行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职能,不辜负人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