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8月7日19时,云南鲁甸6.5级地震造成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5人死亡,114失踪,3143人受伤。结合目前获取的地震人员伤亡、震区灾情、救援等情况,笔者认为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给我们启示。
一、灾情信息快速获取是救援的关键
本次地震发生在多震区云南,时间是下午16时30分,震级6.5级,按照以往的震害经验,作为地震工作者的第一反应是本次地震损失不会太重,一是因为震级不大,仅为中等强度;二是地震发生在白天,人们快速应对逃生的机会比夜间要大一些;三是地震发生在多震区,近年来云南的防震减灾综合措施强劲。然而,随着救援时间的推移,从报道的地震灾情信息中看到,灾情越来越严重,人员伤亡、灾害损失、救援难度等远远超过了我们估计,一方面是陷入地震灾难中的震中区民众期待救援的信息无法传递出来,一方面是大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后找不到救灾作业点,有的重灾村甚至了成"信息孤岛"和"救援盲区",震区里的受灾严重的村庄灾情信息传递受阻,在震后第四天才发现有一个村子在地震中被滑坡体掩埋,伤亡惨重......汶川8.0级特大地震救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出一辙地出现在了本次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现场,所以,解决地震灾情快速传递是震后有效实施救援的关键所在,灾情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是挽救生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不可小视的环节。
二、交通畅通是地震灾害救援的保障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由于震区地处山区,地震造成崩塌、滑坡中断了的通往灾区的多条道路、桥梁,遭受地震破坏的震区通信设施受损严重,一度使一些重灾地区与外界失去联系,运送救援物资、救援队伍的车辆、返乡人员的车辆在通向灾区的道路上艰难移动或停滞不前,大批救援队伍进入灾区的行动受阻,救援专业设备无法快速运到灾区现场,人员搜救与救助在灾区无法有效展开,这一景象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及2013年的四川芦山地震震后救援景象如此惊人的相似。为了保障震后快速、高效对灾区民众实施救援,交通线就是生命线,如何保障通往灾区的交通生命线畅通无阻,笔者以为首先在震后第一时间对灾区道路实施管制;其二是深入总结以往震灾救援经验教训,对灾区交通进行科学有序的疏导;其三是在规划山区道路时,充分考虑其地震地质灾害易损性,从应急备灾角度建设战略性救灾通道,以保障救灾生命线的畅通;其四是以最快速度有序调配有限的道路通行资源,优先保障搜救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和急需物资运送车辆进入灾区。
三、自救互救是获得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震灾救援经验证明,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是最有效的,云南鲁甸地震也不例外,特别是发生在山区的地震灾害,往往因信息传递受限、道路交通受阻,来自外部的救援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对来自灾区受民众第一时间救援情况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获救人员中80%是通过自救互救逃生的,还有约10%是被当地政府、当地救援力量救出的,由此可以看出,受灾民众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更直接、更及时也最有效,一是因为灾区民众的自救互救在救援时间上占有绝对优势,为生命安全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机会;二是灾区民众及当地救援力量更了解其建(构)筑物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惯,为实施生命安全救援奠定了基础;三是灾区民众通过实施自救互救,不断壮大救援力量,使得自救互救效率超乎平常,是地震灾害中获得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大力宣传地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广泛普及地震应急逃生避险技能,将是减轻地震灾害伤亡的重要手段,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永远不会过时。
四、房屋建筑安全是防御地震灾害的根本
从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区现场情况看,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的罪魁祸首依然是倒塌的房屋,由于震区地处山区,房屋大多建在边坡以及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带,而且房屋多为砖混、砖木结构的老旧房屋,抗震性能极差,救援人员说:当地有90%的土木、砖瓦结构的房屋都已经倒塌,有村民被埋;据初步报道,地震中有2.58万户8.09万间房屋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毁坏;另外,地震发生时间正值孩子们暑期假日期间,天气炎热,老人、妇女带孩子多在家中休息,也是本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建设抗震房屋是抗御地震的根本所在,这已经被无数震害经验所证明,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房屋抗震性能依然极度脆弱,特别是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中,没有抗震措施的民房在地震中往往不堪一击,这一事实只是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被关注,在灾区恢复重建时得到了重视,对灾难经验教训的汲取只是在经受了灾难当时和当地,其他地区虽然地处多震区或多震区边缘,依然是视而不见,人们总是侥幸以为地震灾害这一小概率灾难离自己很远。尽管地震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农村房屋建设抗震安全知识,全力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但是在农民自建房屋中缺乏有效监督环节和管理措施,即使富裕起来的村民在建造自家房屋时也往往是重装饰、轻房屋抗震措施,笔者曾走访过关中农村建房者,当询问为什么还在使用抗震性能差的预制楼板而不采取现浇楼板,是成本增大太多了无法承担还是其他原因时,他们的回答是:同样是200平方米的房屋,增加的成本也就5000元左右,一般家庭也能承担,主要是施工工期要延长20天左右,为缩短建房周期,就采用预制楼板了;另一方面农村缺乏专业工匠队伍,抗震防震意识薄弱,加上监管缺失,是导致农村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差、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呼吁,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是应对农村自建房屋进行立法监管;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提高农村自建房屋抗震防灾性能,比如只要按照政府提供的房屋设计图纸建造房屋,就由政府出资补贴房屋建造中的圈梁、构造柱所需的所有费用等等,切实提升农村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减轻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