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陕西省地震局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王健研究员等三人,对陕西省历史地震考证结果相关论事宜进行论证。省地震局局长吕弋培、科学技术处负责同志以及预报中心主任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王健从我国历史地震研究历程和现状、历史强震参数的校订原则、物理基础以及历史地震研究展望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了详细讲解,特别是小震密集区和历史地震震中考证,引起了与会科技人员的兴趣。预报中心主任石军将陕西省的小震密集区研究也向专家做了简要汇报。冯希杰研究员做了"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八级大地震位置考证"的精彩报告,从历史记载、山体崩塌、堰塞湖、砂土液化、年代结果、古文化层、断裂位置以及构造背景等八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应该在陕西扈邑区以东地区,而非岐山县。马冀做了"1568 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的研究报告,建议将地震目录中记载的1568年西安东北Ms6.75级地震改为陕西高陵Ms7.0级。李晓妮做了"1704 年陕西陇县Ms6.0级地震考证"报告,认为历史上相公山位于陇县南东方向约15km,而不是陇县正东15km,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断裂活动特征,建议将震中位置定在陇县南东方向约15km的相公山更为合适。李陈侠副研究员做了"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历史考证、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的研究报告,认为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六盘山断裂南段固关-宝鸡断裂的固关段,并发现长约15km的地表破裂带,根据六股槐较新的基岩断层陡坎和二线子较小的左旋水平位移,建议将秦陇地震的宏观震中挪到陇县固关六股槐(106.62°,34.99°),震级从1995年地震目录中的Ms≥6提升为Ms7.5,震中烈度从1983地震目录中Ⅶ度提高到Ⅹ度。最后,王健对陕西省地震局所做得历史地震考证方面的工作进展表示肯定。
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陕西省地震局对历史地震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