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高山栎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中的一类硬叶常绿阔叶植物。有学者等按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将原来的12种高山栎归并为9种,并划入高山栎组(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据估计,高山栎组植物的分布南起泰国清迈、北至我国秦岭、东达我国台湾、西至喜马拉雅地...
发布时间:2021-02-01 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土高原位于亚洲夏季风北缘,是研究高低纬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黄土—古土壤序列在理解东亚第四纪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测年误差和分辨率的原因,很难提取百年及更短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细节。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带一路”气候环境...
发布时间:2021-01-28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义明研究组揭示了自然选择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模式,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cography上。种内遗传多样性是最基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着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确定地球上哪些地方遗传多样性高,哪些因素...
发布时间:2021-01-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名研究人员对北极快速变暖提出了一种新解释。在近日发表于《地球科学》的论文中,他认为一系列大地震可能也是全球变暖的背后推手。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然而,这一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气温有时会急剧上升。在北极...
发布时间:2021-01-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学界此前认为约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这一主流认知,被中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修正——该区域古高度4000万年前低于2300米,2600万-2100万年前之后才可能达到3500-4500米。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0日发布消息说,该所新生代环境团队方小敏...
发布时间:2021-01-04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伟领衔的海底地貌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团队,联合英国卡迪夫大学、意大利国家海洋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南海东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10月29日在线发表于《沉积学》。深水重力流普遍发生于主被动大陆...
发布时间:2021-01-04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地球学家罗伯特·布拉肯里奇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距地球数千光年的地方发生的大规模能量爆炸,可能已经在地球的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留下了痕迹。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研究探讨了超新星的影响。超新星是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
发布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科学报
泥火山是一种不可预测的、危险的现象,现在科学家对它们如何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了1000个泥火山,它们或存在于陆地,或在水里。最著名的是Lusi泥火山爆发,2006年该火山在印度尼西亚爆发后,将附近...
发布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刘兵兵和研究员彭头平等人选取我国滇西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缝合带两侧的保山和临沧地块古生界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揭示出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历史,并重建了保山、临沧和思茅—印支地块早古生代地理位置。相关研究近日...
发布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岩石学研究团队副研究员但卫、研究员王强及合作者,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中三叠世的被动陆缘岩浆作用。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质学》。板块构造解释了地球上产生于大洋中脊或俯冲带的绝大部分岩浆作用,而远离俯冲带的板内岩浆作用常常与地幔柱或...
发布时间:2020-11-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模拟”研究团队李付成助理研究员和孙珍研究员等,在南海大陆边缘破裂方式及控制因素上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10月6日发表于《构造学》。俯冲板块的回撤被认为是活动大陆边缘破裂的重要动力学来源,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源:科技日报
9月1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课题组发现约五千三百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几乎同时与欧亚板块发生硬碰撞,在形成青藏高原的同时,引发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光明日报
暑假,东北大学校园宁静祥和,实验室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几个青年人紧张地布置装置,仪器旁研究人员紧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不停记录……记者穿梭于实验室之间,终于在走廊里找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夏庭教授。步履匆匆的...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海底地震震动的或许不只小丑鱼“尼莫”和它的朋友们,还有气候科学。气候变化造成了异常温暖的冬季和融化的冰川。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了气候系统中热量增加,而海洋吸收了其中90%以上的热量,在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监测海水温度变化一直是气候科学...
发布时间:2020-09-21 来源:新华网
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谜。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研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于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等物质释放的氢,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拥有足够的形成水的基础元素。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也被学术界称为“E型球粒陨石”,被认为是原始太阳系星云凝聚产生的物质。顽火辉...
版权所有:陕西省地震局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边家村水文巷四号
电话:029-88465498(应急值班) 邮编:710068
陕ICP备11004727-1号 网站标识码bm5326000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295号
网站地图 手机版